聯系電話:0574-63086178                            63112628
文章
  • 文章
搜索

寧波廣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首頁 >> 新聞資訊 >>企業資訊 >> 四川省政府植保病蟲災害防治服務項目
详细内容

四川省政府植保病蟲災害防治服務項目

一、項目背景


近年來,四川省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和方式,提高財政農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2014年在廣漢市、三臺縣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試點。2015年起連續三年,省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45-50個水稻主產縣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


(一)適應政府轉變職能的需要。植物保護是公益性、公共性和社會性的防災減災事業。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是貫徹落實中央和四川省委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工作部署的具體體現,是延伸農村公共服務,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和單家獨戶病蟲防治效率低、防效差的有效途徑。


(二)適應轉變財政支農方式的需要。我國實施的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一系列黃箱支持措施已面臨“天花板”約束,實施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是探索新型農業補貼政策、破除黃箱“天花板”約束,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的重要途徑,對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轉變財政支農方式,實現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適應綠色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綠色農業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可提高病蟲防治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直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同時實施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可進一步推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減少化學防治面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四)適應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需要。近年來,伴隨農村土地流轉、集約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種植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大量涌現,規;N植迫切需要專業化防治隊伍提供植保病蟲防治服務。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是有力培育壯大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有效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農業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


二、實施過程


(一)明確購買內容。按照“注重引導,有序實施、競爭擇優、以補定事、績效優先、保證效果”原則,2015年,財政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水稻穗期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2016年,將水稻秧苗期帶藥移栽、穗期病蟲害防控等關鍵環節納入購買服務范圍,并實行差額購買方式,財政資金只補貼作業費。2017年,根據綠色農業發展需要和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制度要求,將綠色防控技術納入購買服務范圍,財政資金對開展水稻重大病蟲災害全程綠色防控所購置的綠色防控產品(性誘裝置、天敵昆蟲、殺蟲燈)進行補貼,對開展水稻穗期主要病蟲災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作業費進行補貼。


(二)規范實施程序。一是編制購買計劃?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作為購買主體,結合當地水稻布局、規;N植集中度和病蟲預報,確定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實施區域后及時編制年度實施計劃。二是發布申報公告?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年度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實施計劃向社會發布公告,公開擬實施區域、擬購買服務面積、補貼環節及補助標準、申報條件、申報程序等,邀請符合申報條件且與水稻種植大戶、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及農戶簽訂了意向性服務合同的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植保服務公司等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進行申報,明確申報單位需要提供的申報材料清單。三是選擇承接主體?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組織專家在評審《申報單位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實施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根據購買服務任務量、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治適期長短、申報條件符合度、申報單位履約能力、意向性服務合同簽訂完整度等因素,擇優選擇實施方案滿足水稻全程綠色防控與穗期主要病蟲災害統防統治融合要求、服務能力強、履約情況好、意向性服務合同簽訂完整的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承接主體。四是簽訂服務合同。由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與選定的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簽訂政府購買水稻全程綠色防控和穗期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融合服務合同,明確工作任務、服務內容、購買面積、任務認定、資金支付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并將服務合同報同級財政部門和上級農業植保部門備案。


(三)加強過程監管?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進行全程監管。一是發布病蟲預報?h級農業植保部門加強區域水稻病蟲害監測預警,實時開展趨勢會商,及時準確發布病蟲預報。二是加強技術指導?h級農業植保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分片負責技術指導,把好關鍵防控技術關。三是實施痕跡管理?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作服務日志和服務名冊匯總表,服務日志由服務人員在實施政府購買服務中詳細記載水稻全程綠色防控產品安置時間、地點及數量,水稻穗期主要病蟲害統防統治時間、施用藥劑種類及用量、作業面積等,服務名冊匯總表以鄉鎮為單位填寫,由服務組織、村社、鄉鎮、縣農業局植保站四方簽字蓋章確認。


(四)開展績效考評?h級財政部門將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專項資金納入財政資金績效管理體系,建立績效評估辦法。通過建立健全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進行全面考評。采取服務組織自驗、鄉鎮復驗、縣級抽驗的方式,對政府購買服務區域進行現場驗收。在自驗、復驗的基礎上,項目縣農業局組織邀請市、縣專家,以及縣財政局、紀委、監察局等部門管理人員,對購買服務面積、防治效果、服務質量進行驗收,對農民滿意度進行測評,驗收測評結果在鄉鎮、村社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后,由縣農業局出具驗收報告,縣財政局將驗收報告連同服務組織開具的發票、服務日志和服務名冊匯總表作為財政資金撥付依據?冃гu價結果將作為來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和選擇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承接主體的重要依據。


(五)落實保障措施。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實施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的縣(市、區)建立了政府負責,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財政、紀檢監察等部門參與的組織領導機制,形成了橫向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縱向部門多級聯動的工作運行機制,切實做到各負其責、齊抓共管?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投入和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擴大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的實施范圍和作物種類。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運行機制調研,逐步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設計,確保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順利推進。二是明確工作職責?h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實施方案、確定承接服務主體、組織專家會商和評審、簽訂服務合同、開展技術指導、監督作業服務、進行防效調查和組織項目驗收等;縣級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監管、績效考評、資金撥付等;紀檢監察部門全程進行監督;具體實施區域鄉鎮、村社負責核實服務數量、評價服務質量等。三是強化資金監管。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文件規定。服務合同履行后,由承接服務的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向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服務資金申請,縣級農業部門按照簽訂的服務合同,會同相關部門和購買服務實施鄉鎮、村社、服務對象代表逐項核實,確定任務完成數量和質量,形成檢查報告?h級財政部門根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檢查報告和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的服務明細清單,及時撥付財政專項資金。資金申請拔付須經服務所在鄉鎮、縣級農業局和財政局“三級”審核。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各級農業部門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宣傳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的相關政策,做到實施區域家喻戶曉。認真總結和宣傳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實施的好經驗和好做法,不斷擴大項目影響力。五是做好應急處理。如遇遷飛性、流行性等重大病蟲突然暴發等緊急情況,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四川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響應,及時調整防治對象、防治區域,通過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引導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重大病蟲災害防控應急處置。


三、成效與亮點


(一)實現了農藥控害減量和農業節本增效。一是有效控制了病蟲危害。通過試點縣對比調查,購買服務區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為88~96%,比農民自防區高8~15個百分點。水稻螟蟲白穗率、穗頸瘟病穗率和稻曲病百穗灰苞數平均少0.9個、4.6個和8個百分點。購買服務區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0.1~3%,低于農業部要求的5%的控制指標。二是農藥用量大幅減少。由于防治適期準確、藥劑配方對路、施藥機械高效,購買服務區農藥利用率顯著提高。調查結果表明,購買服務區使用的農藥品種比農民自防區減少3個以上,農藥使用次數減少1.5次,農藥用量降低30~45%。2015和2016兩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分別帶動全省主要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4304.95萬畝次、4864萬畝次,分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1200噸和1600噸。三是有效降低了防治成本。據各地調查統計,購買服務區比農民自防區每畝防治成本降低10~38元,項目實施區域共減少防治投入3878萬元,每畝多收稻谷20~50公斤,項目實施區域共增收稻谷4012萬公斤,折幣11073萬元。


(二)確保了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項目縣在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時,農業植保部門組織專家對承接主體提供的防治方案和藥劑配方進行了科學審核,有效提高了科學用藥水平和防治效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通過將綠色防控納入政府購買植保病蟲災害防治公共服務范圍,引導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在選用防治配方時優先選用綠色防控技術和產品,將綠色防控融入優質農產品品牌附加值,有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民自防區水稻穗期每畝農藥包裝物在6個以上,大多丟棄于田邊、河溝邊,且多為小包裝農藥。項目區由服務組織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統一回收、集中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100%,全省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953.5萬個,極大減輕了農業面源污染,有效確保了農業生態安全。


(三)培育壯大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一是服務組織快速發展。近三年,各項目縣按照“現代化、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的要求,共培育壯大有執照、有場所、有隊伍、有裝備、有技術、有活力的“六有”規范化植保服務組織187個。目前,全省經工商、民政注冊登記且在農業部門備案的防治服務組織達1322家,從業人員82695人。二是作業能力明顯增強。據2016年底調查統計,承接項目的服務組織共吸納從業人員11840人,日作業能力在1000畝以上的服務組織占到70%,比上年增加了55個百分點,服務作業能力大幅提升。三是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為了確保在防治適期內完成購買病蟲防治服務,承接服務的組織主動購買了一批適合當地作業條件的現代高效植保機械提高作業能力和作業效率。據2016年統計,承接服務的187個服務組織共新購機動噴霧器3027臺,電動噴霧器4173臺,大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83臺,無人植保機53架(租用無人機172架次)。全省裝備高效植保機械15.15萬臺套,較上年增加3239臺套。


四、問題與建議


(一)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承接服務主體能力較弱,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承接主體主要是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發展基礎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參差不起,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機構不夠健全,與成員之間利益聯結松散,亟需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時,部分縣(市、區)組織協調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還不健全,未及時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指導目錄。


   (二)打算與建議。一是加快構建組織協調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廣泛參與的組織領導機制和橫向部門間相互協調配合、縱向多級聯動的工作運行機制,做到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對購買服務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跟進,積極解決,高效推進。二是規范政府購買服務行為。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各項程序規定,建立健全項目申報、項目評審、組織采購、資質審核、合同簽訂、項目監管、績效評價、經費兌付等為主要內容的規范化購買流程,有序開展工作。三是強化監督管理。健全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質量和資金使用績效進行全面考評,強化對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監督管理。


聯系電話:0574-63086178 63112628     郵箱:1203299401@qq.com

版權所有:寧波廣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ICP備20014456號-1

手機網站

寧波廣興工程管理

技术支持: 企動網絡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seo seo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孕妇